狗狗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宠物?
从狗作为人类饲养动物的历史来看,中国早于欧洲。关于这一点,有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可以证明。 首先说考古证据。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狗的骨骼化石是在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地区)第三文化层中发现的。这个地点是1983年发现的,但是直到2004年才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进行了正式发掘,从而确认了第三文化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500~前3500年。 在这些被命名为“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或“赤山玉龙的”犬形玉器中,有的还佩戴有圆形玉环,可能是用来拴挂用的;而且有的在颈部还有一道横向的缺口,很可能是用来穿系绳子的。而这样的特征正好与现代狗的项圈和衣领非常相似。当然,用绳子把一只小狗栓起来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对于一条大型的狗来说,要给它制作这样一个颈圈,那就相当不容易了——需要先砍削出一块玉料,再把整块玉料磨光,最后再给中间穿一个孔来拴绳子。如果是在几千年前的红山时代就能做得到的话,那可见当时人们对狗已经相当重视了。 除了这种玉质的狗以外,在这个地点的其他文化层中还发现过陶质和石质的狗的模型、石雕龙和其他玉雕动物。在这些造型各异的动物之中,就有像猫和老鼠那样体型较小的动物,它们很可能就是猫和老鼠的祖先。这说明在红山时代中国东北地区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养宠习俗。
再说历史文献中的记载。《礼记·月令》说:“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训卒厉兵,备国家不虞之责。诸侯乃教民射御,讲武振旅。”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孟冬时节,也就是每年的十一月份,周天子命令大将率领各军士进行演习,训练士兵,并使军队处于严阵以待的状态,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各诸侯国内也要教导百姓射箭驾车,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并在演习之后整顿好队伍回国。 这个时期相当于中国的西周初年至春秋晚期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的许多史料中都提到过周天子和诸侯们经常带领着他们的军队外出作战或者进行军事演习的情况。这显然说明至少在周代中国已经存在大量的军队。而在古代的中国,没有一支完全依赖外来的雇佣军或是游牧民族的武装来维持统治的封建王朝会轻易地让这么庞大的军队闲置下来。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至少在西周初期之前,中原地区和周边部族之间就已经有了比较频繁的往来以及交流,并且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贸易、运输和护卫工作的人,于是狗就作为这些人所饲养的一种家畜而被带入中原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