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有疫苗吗?
现在研究中的疫苗,是专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 但疫苗研发通常需要数年时间,而且并非每次研发都会成功。 过去,研究人员曾试图制造出抗击流感、天花以及艾滋病毒的疫苗,但都未能成功。 这次研发的疫苗,种类是灭活疫苗。
在4月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孙燕荣介绍了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进展情况。她介绍,目前我国有5条技术路线共10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灭活疫苗有4个,腺病毒载体疫苗有1个,重组蛋白疫苗有3个,核酸疫苗有2个。
在这些疫苗中,有6个疫苗的临床试验进展比较领先。这些疫苗一旦上市,将极大地惠及人类健康。 虽然已经有了这么多疫苗进入了临床或者临床前试验阶段,但是真正能够成功的却不多。
2009年,国家启动了生物防御疫苗创新工程,这个工程计划用8年的时间,完成7类28种病原微生物相关疫苗的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疫苗产生抗体的能力与注射的病毒数量有关。当病毒数量较少的时候,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数量很少;而病毒数量较多时,抗体的产量也相应增加。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接种方式,抗体都可以持续到疫苗注射后第6个月。
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尝试通过疫苗来刺激人体对H1N1病毒的免疫力。他们给小白鼠接种了灭活的H1N1病毒,并测量了小白鼠血液中抗体的水平。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第7天,抗体达到峰值,到第30天仍然可以探测到抗体。 除了检测抗体之外,研究人员还检测了接种小鼠肺部的病毒水平,评估接种疫苗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他们发现,尽管病毒可以从口腔进入肺部,但在吸入病毒后的第4天里,肺部病毒载量已经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 在另一项关于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让1岁和2岁的儿童分别接种了两次含有7价和1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的混合剂。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年和第4年,研究人员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免疫系统如何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与年龄相关的免疫系统成熟过程相一致,且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以上这些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疫苗在刺激抵抗病原体方面都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