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犬疫苗可靠吗?
首先明确一点,任何疫苗的研制都是基于已知病菌或者病毒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的预防工作,也就是说,在接种之前,疫苗研发的团队已经完成了该病原的基因测序,发现了病毒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并由此制定了相应的免疫计划并进行了实验,证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会进入市场。这也是疫苗研发的一般规律。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疫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弱毒苗,通过减毒处理后的病原体保留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但丧失了致病性;另一类是灭活疫苗,是将病原体杀死后制成的制剂,此类疫苗多用于重大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猪瘟等)的防控。无论是弱毒苗还是灭活疫苗均须经过严格检测,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就目前的检测手段而言,如果企业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完成所有程序,疫苗出厂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至于效果,则需要接种到动物体内后才能监测。
当然,任何疫苗都不会百分之百有效。比如狂犬病疫苗,虽然能大幅降低患病率,但依然有接种后发病的案例发生。这主要是因为疫苗本身特性的原因,即疫苗接种后,人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对抗疾病的抗体,这段时间称为“免疫空白期”,在此期间,如果人被感染,仍有可能患该疾病。所以,接种疫苗的同时,做好其他预防措施依然必不可少。
在中国,如果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正确操作进行免疫注射,犬的免疫保护水平可以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犬能够得到疫苗保护。因为目前国内的合格兽用疫苗经过实验室检验其效力和安全性都合格,其效力在一定保护范围内与国外疫苗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价格上由于国外疫苗不能在本地进行小量稀释使用等原因,使得单价明显高于国产疫苗,所以选择国产的正规合格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即可,不必非用外国的疫苗。
而国内的犬疫苗总体还是可靠的,但为了保证疫苗质量,应该通过下面3个方面进行把关: 第一,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的疫苗。第二,到正规场所注射疫苗,因为犬疫苗对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要求比较严格,否则也可能出现失效问题。第三,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采取多次免疫注射。一般对于3月龄以下的幼犬建议注射2次,间隔20天,6月龄以下幼犬免疫注射2次,间隔20天左右,对于6月龄以上的犬可注射犬瘟热、狂犬病等疫苗2次,每年加强免疫1次。因为如果免疫次数太少或者两次免疫注射间隔时间太短,都可能影响免疫保护率,使部分犬得不到保护。对于携带病原体母源抗体很高而干扰疫苗免疫效果的犬,也需要再次免疫注射,才可能获得最佳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