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疫苗后病重能索赔吗?

黎开庆黎开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的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回答。

一是“打了疫苗之后病重”是否合理;二是如何评价疫苗的预防效果;三是是否有权要求赔偿。

一、“注射疫苗后患病”是否合理 首先明确一点,接种疫苗后发生感染,是接种失败或者称不良反应的一种情况,即存在受种者个体差异,不能排除是疫苗造成的感染风险的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疫苗导致的感染。 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接种疫苗后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包括: 1.一般反应:接种部位红、肿、热、痛等轻度局部反应;乏力/倦怠、头晕、低烧、食欲不佳等轻度全身症状; 2.异常反应:高热(≥38℃)、皮疹、淋巴结肿大、腹泻、呕吐、恶心等; 上述反应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且与疫苗的作用有关,在消除恐慌心理的情况下,通常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较重,可参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进行相关报告,同时也可以考虑在法律层面寻求救济。 在既往的疫苗使用中,虽然可以观察到注射疫苗之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的情况,但是一般不超过24小时即可自行消退,并不会对受种者的健康造成过于严重的伤害。并且由于灭活疫苗的组成成分相对单一,没有蛋白质,不会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即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也多是接种者在自限过程中发生的,并不能证明与疫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考虑到个体差异,这种情况仍然不能认为完全不可能。 如果发生因预防接种导致伤残或者死亡的情形,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申请办理补偿手续。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受种者在接种时,接种单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的疫苗品种、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其处置方式等信息。当受种者怀疑因接种疫苗造成不良反应时,可以向接种单位投诉,也可以向预防接种异议受理部门提出申诉。 经评估,确定由疫苗引起的,应当给予赔偿。

二、疫苗的预防效果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急性感染性肺炎,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新冠疫苗的接种成为控制新冠肺炎的首要措施。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10日,我国已累计接种超过7亿剂次新冠病毒疫苗,疫苗接种总人数达到101197.0万剂次,接种人数位居全球首位。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达到8亿剂以上,接种人群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居于前列。

对于个人而言,当接种率越高,人群中具有免疫力的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新冠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小。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建立免疫屏障,对于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很有必要。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可能达到100%,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感染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病毒在不断变异,现有的疫苗对于变异的病毒可能会出现防护力下降问题;另一方面,疫苗接种后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时间内体内抗体浓度不够,也可能导致病毒的入侵。所以,即使接种了疫苗,仍然需要注意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三、有权要求赔偿 如前文所述,在特定情形下,因疫苗的问题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此处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并不是侵权责任,而是缔约过失责任。

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订立阶段,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过错,未及时发出要约或者承诺,或者违反先行义务,给对方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 “行为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行为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受害人有权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

在一般情况下,除非受害人能够证明侵权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否则,侵权行为人只需要承担与其过失程度相当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只有行为人负有法定或约定义务,而且未履行该义务造成了损害后果的,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要疫苗生产商承担侵权责任,就必须证明他们存在过错的情形并由此导致了人身伤亡后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

谌雨秋谌雨秋优质答主

不一定。如果是因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例如疫苗本身特性有关的不可避免的药品不良反应,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可以向接种方索取预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的规定,并申请补偿;如果是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导致死亡或其他严重损害后果的,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可以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而对于轻微的一般反应,或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等,不在补偿范围内。

目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费用是由疫苗生产和接种经费的政府卫生部门承担,具体的补偿标准和程序可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