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仓鼠湿尾?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湿尾病是鼠类的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临床以腹泻、粪便带有黏液和血液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本病常年均可发生,但春夏之季节更易出现,且天气寒冷和阴雨绵绵时多发。 导致“湿尾”的病原菌为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 enterocolitica),又称假单胞菌,属于条件致病微生物。当鼠类的抵抗力降低时,这些细菌就会在肠道中繁殖并侵入肠壁,引起肠黏膜发炎,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果侵染腹腔器官,则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致命。 有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仓鼠对“湿尾”的易感性存在差异,金丝熊相对较敏感,而罗伯逊仓鼠较不敏感。除品种因素外,是否接受过疫苗注射也会影响到仓鼠的抗病能力,一般认为未接种过疫苗或接种疫苗后3年内没有再注射的仓鼠较容易感染该病菌。预防“湿尾”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对于家庭成员较多的家庭来说,应尽量避免不同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投喂食物。 其次,对于已经发病的仓鼠要及时隔离,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做好消毒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健康动物。 对于预防工作而言,定期给仓鼠进行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疫苗主要可预防鼠白血病/淋巴瘤病毒(SIUV)引起的癌症以及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接种疫苗还是使用疫苗,都应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