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分辨八哥犬?
八哥犬是我国古牧民饲养的原始犬种,因形似狮,俗称狮毛犬。相传,唐太宗曾将它作为陪嫁的禽犬带入宫中,因而又名“伴凤”,还因它喜欢鸣叫,所以在江西民间又叫“哩呃狗”。现已被选入世界名犬图库。
八哥体形适中,头部似狮,嘴大方,额平,鼻端上翘,嘴尖微撇,颈部粗短,胸宽,腹大而凸,四肢结实,尾短,有丛毛。根据头部形态,有虎头八哥、兔头八哥、豌豆眉八哥、雀头八哥等品种,其中数虎头八哥最为名贵。额平,嘴略小,肩背平直,腰部收缩,体形紧凑的为母鸟。八哥体形比斗鸡略大,羽色有灰、白、黑、花等,以黑羽者为优秀,尾羽为黑色卷尾。
选择体格健壮、全身羽毛紧凑而膨松,鼻孔清洗,视线清晰,腿爪干燥粗壮,趾间有粗硬毛,爪子锋利,口唇紧合,舌漆黑色,声音尖细而响亮为宜。并要观察其行走的姿态,步伐稳健,腹内空虚者为上品。挑选时,还可手拿鸟翼,将鸟扑打几下,八哥鸣声尖锐高亢者为优,若鸟翼扑打时无反应,说明体质较差。
八哥,顾名思义,其鸣声似“八八”,故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诗句,也有人把它叫做“唧唧狗”。
据《禽经》记载:“鸲鹆,一名知了。”而宋代陆游《老叹》诗:“儿童误名字,呼作八哥鸡。”又曰:“秦人谓喜鹊呼为天鹊,故八哥名惊鹊。”
八哥的叫声婉转而清脆,其言语十分清晰地表达人的意思,人人听得懂,所以饲养的八哥能学人语。宋代苏东坡流放海南时,见此地八哥颇多,曾写下《海鸟》诗:“海鸟适我怀,谁道不如鸟”,又有“日渴眠饥食,梦还归梦间”之句,可见当时八哥与诗人感情洽洽。其鸣声变化多端,有“四声啁啾”,“六鸟六鸣”,“八鸟八鸣”等,“八鸟八鸣”指8只八哥同时鸣叫时,其音韵和谐,缠绵流利,更为动听。
八哥的鸣声“唧唧格格”,“唧唧”声声,宛如一首美妙而韵味无穷的乐曲,所以人们称“八哥鸣琴”。也有人称其为“凤鸣”,“凤鸣朝阳”,“鹤声”、“鹏声”等,古人以“凤”喻八哥,与丹顶鹤齐名。八哥的鸣叫声与别种禽鸟迥然不同,它“善鸣,音韵清脆,八声有序”,“乍听乍息,若断若续。”“四声相配,和谐中听。”“其鸣唳而耿介,若士君子,轩然自得,风姿出众,意气自若也。”“性极灵慧,解人语,能效人言,效人言事,亦能效人所不能言者”,可见古人对八哥非常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