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绦虫和狗绦虫一样吗?
猫绦虫病主要是由猫 tapeworm病和灭绦病幼虫寄生于小肠引起。成蛹为乳白色、柔软、扁平片状分节的带状虫体。猫 tapeworm成蛹长30~180cm,由头节、颈节和无数体节组成。头节小,具四个吸盘和一个顶突,顶突上有两圈共22~32枚刀片状小钩。灭绦虫成虫长10~50cm,体较厚,略带黄色。其头节仅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小钩。
中间宿主是杆形阿米巴原虫和猫蚤。当猫吞食了含有猫 tapeworm病和灭绦虫的中间宿主后,中间宿主在肠道内被消化,六钩蚴从胚囊中出来,用其小钩和吸盘附着在肠黏膜上,并在该部位发育,最终形成成虫。成蛹在肠腔内以肠内容物和肠壁分泌物为营养,逐渐发育增殖。肠虫体逐渐分裂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后端的虫体节片分裂脱落,形成许多的孕节和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土壤和食物。
该病分布很广,主要寄生在小肠内,影响小肠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寄生,可以导致猫消瘦、贫血、腹泻、排粪失禁、腹痛、消化功能紊乱,偶尔会爬过胃。当孕节或成虫片段排出体外时,寄生节片蠕动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和黏膜,引起寄生猫不安、摩擦和瘙痒。检查发现病猫皮下有米粒大小的白色透明球体,球体上有细小的黑色虫体头节。周围皮下组织有明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