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耳螨和耳朵发炎区别?
狗耳道比较狭长,而且相对人类耳道而言卫生情况比较差,容易感染耳部寄生虫。 常见的耳寄生虫有外耳寄生虫和中耳耳膜寄生虫2种,一般外耳寄生是比较多的。 外耳寄生虫又称为耳痒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类,成虫体型大小约为1.5~3mm,雌虫明显大于雄虫,身体扁平,全身覆盖着细长的刚毛,灰褐色或者深褐色。
根据其生活史,可分为成虫期和幼虫期(虫体前段的幼虫)、卵期(虫体后段发育的幼虫)3个时期。 它喜欢生活在潮湿、温暖的环境当中;喜暗怕光,对声音敏感;善于移动,能借助口器沿周围壁爬行,碰到障碍时又能跳脱或退回。
由于其自身身体的结构特点,使得该虫子能够灵活地穿行于鼓室的轮廓边缘,从而钻至内耳。当进入内耳道以后,由于耳道的弧度,再加上运动引起的波动,往往使该寄生虫很容易“滑”进鼓室底部,进而进入中耳腔寻找寄主。 中耳耳膜寄生虫属寄生虫中的线虫类,成虫较小,呈浅灰色或淡黄色,形态与人耳痒虫相似,但形体较人耳痒虫小得多,成虫体长约0.5~7mm不等,雌虫稍大于雄虫。
这类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鸟类动物的中耳腔内,在哺乳动物中则主要存在于肺及支气管中。 当动物吸入空气时,这些寄生虫会随着呼吸而上下移动,虫体的尾部会伸入到呼吸道的开口处,而当动物呼气时,寄生虫会随气流冲出来并四处散开。如果正好有一头老鼠经过,就有可能将其吞食而将之带入消化道,经胃肠道蠕动而进入体内,进而穿过肠壁进入腹腔以及体内组织器官;也有可能随着鼻涕等分泌物而进入鼻窦,最终进入颅腔引起脑炎。 对于狗狗来说,虽然耳屎中含有丰富的脂质成分,但是通过咀嚼能够将其磨碎形成溶菌酶,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正常的耳道细菌群体与人类的口腔微生物群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洗澡时不慎进水,或者因为外伤导致的外耳道细菌侵入,都可能会使局部的细菌浓度升高,从而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对于狗狗的耳道来说,保持干燥清洁是最基本的护理条件。 如果发现狗狗爱抓挠耳朵、摇头晃脑,或者用前后摆动头部来摆脱耳朵里的疼痛,要及时检查耳道的情况,看看是否是耳道感染导致的。
如果发现耳道里有黑褐色粘稠液体,或者有黑色屑状物,要特别引起重视,很可能是耳道感染的先兆!需要及时使用宠物洗耳液清洗耳道,每天一次,连续3~5天;严重的还可以同时口服抗生素类药物。 如果用药2~3天后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应及时带狗狗去医院就诊,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了解病变范围,排除其他部位可能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