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身上的虫长什么样?
寄生虫大致可分为线虫(蛔目、异尖目等)、线虫(蛲目、吸虫目等)、节肢动物(蜱目、螨目等),还有原虫类,属于寄生虫中的最原始最低等的生物。 不同类型的寄生虫其外形特征和习性差异很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喜欢阴暗干燥的环境,并害怕光照。如蛔目的幼虫在外界不良环境中容易窒息死亡;蠕虫类的幼虫失去幼虫期的自由生活后,必须钻入其他细胞内才能生存下来,如果细胞遭到破坏,它们就不能继续发育而死亡。这些特点都决定了虫子们怕光、喜暗的习性。 但人畜共患的疾病,比如绦虫病、蛔病,都是体内寄生虫通过消化道进入胃肠道,在胃酸的作用下,它们的幼虫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当外界条件适合时,幼虫可以转移到肠道粘膜表面开始生长繁殖,并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引起相应的症状表现。 在消化道中,由于胃酸的作用,大多数的寄生性昆虫或寄生虫只能以幼虫的形式存在。
蛔目和异尖目的幼虫具有趋光性和游走性,当它在消化道内四处漫游时,如果遇到消化道黏膜上的皱褶,可能会钻进去并诱发急性炎症反应,此时患者可能仅有轻度腹痛、腹泻及呕吐,在驱虫药物服用后,症状逐渐缓解消退。
然而有些蛔目的幼虫具有腐蚀性,它能钻入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内,然后啃咬周围的细胞,从而引发胃肠道炎症和溃疡,严重时可能发生消化液分泌亢进、脱水等症状。 如果寄生虫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则可导致病人营养缺乏、消瘦、贫血,严重时会出现黄疸,甚至肝脓肿、败血症,危及生命安全。对于肠道寄生虫感染切不可掉以轻心!